發表文章

讀後感: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圖片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2014 Photographer : Joshua Earle 這本小說,存在著許多淡淡的哀愁,哀愁來自於沒有太多時間做好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就得接受已成定局的現實。為了重新修正前進方向,又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帶出滿多內省的人生課題。 書裡有很多「情感的絆」要素在裡面,細細的脈絡若有似無地呼應。對書的印象感是微妙纖細的動作和靜默取代過多的語言,常常讓我覺得文字呈現出來畫面很乾淨又內斂。 第一次看完是像讀故事般讀完,覺得這是個需要內省和身為男性 (生理感) ,才能理解的小說。第二次再讀時看得更久,常常一頁可以停頓下來一直思考,不知要如何歸結讀的內容是什麼,C'est la vie ! 嗎? 主人公不告訴你的,並不代表他沒做 我不是一口氣能看完這本書的那種人,看的過程我好想改書名為《我與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總覺得這本小說真正的完成度是在讀者跟著多崎作一路來過才算。常常覺得多崎作的朋友送給他的話,多半讓我在心裡錯愕,不過多崎作有他自己選擇的自由,就如同他的朋友對自己的人生也有選擇權,即便沙羅(多崎作的愛人)最後說出口時,我還是得承認我沒有推理能力,多崎作在什麼時候露出馬腳……我完全不知情,但沙羅她說的,的確是對的。從他人的視角投射出的,也許是不同於自己一直以為的樣貌。 不過讀著書中角色在大學時討論的音樂、哲學議題時,令我有點發毛,想起大學時我們好像都不是聊這個;和老友異國重逢時,也聊著李斯特《巡禮之年》是聽誰演奏的版本,我和久未見面的二個孩子的友人聊的卻是……。多崎作君你們實在太優秀、太文青了,可惜不能組合成五色戰隊。 這本書的真的有太多可以討論的事,畢竟人不完全是一個人在過日子,經由日本文學家那麼細膩地書寫,把人生無法定論的事托付給更多的哲學、音樂、乃至於色彩的本質,而這些要素又反饋回到人身上,或許隔一段時間再來讀也許又會發現什麼。 以上是很片面的感想,只是我個人觀點來說這本書,村上春樹先生留很多模糊的地方其實是很美的,真的要自己去閱讀、去體會才能發現。 「世界上有令人喜歡的顏色,也有令人厭惡的顏色」